中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,主要由固定铁芯、动铁芯、弹簧、动触点、静触点、线圈、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。以下是中间继电器的触点结构与工作原理的详细解析:
1. 触点结构:
* 中间继电器通常具有多组触点,包括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。这些触点在继电器未通电时处于原始状态,常开触点断开,常闭触点闭合。
* 触点的材质和表面处理对于继电器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。的触点材料和适当的表面处理可以减少接触电阻、提高耐磨性和抗腐蚀性,从而继电器的长期可靠运行。
2. 工作原理:
* 当线圈通电时,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,带动动触点动作,使常闭触点分开,常开触点闭合。这个过程实现了信号的传递和控制功能。
* 当线圈断电时,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,常开触点断开,常闭触点闭合,恢复到原始状态。
* 中间继电器的线圈装在U形的导磁体上,导磁体上面有一个衔铁。在非动状态下,衔铁与导磁体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。当气隙间的电磁力矩超过反作用力矩时,衔铁被吸向导磁体,同时衔铁压动触点弹片,使常闭触点断开,常开触点闭合。
此外,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容量相对较小,主要用于控制电路中。它的过载能力比较小,因此通常没有主触点,全部使用辅助触点。
在实际应用中,中间继电器常常用于扩大控制容量、转换接点类型等方面。例如,在工业控制线路中,当需要使用接触器的常闭接点来控制某个元件,但接触器本身所带的常闭接点已经用完时,可以将一个中间继电器与原来的接触器线圈并联,用中间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去控制相应的元件,达到所需要的控制目的。